4)第630章 IRR与前瞻性指导_重生1998之混也是种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必须承认,这货在欧美拉伙分蛋糕的时候,同样大方地令人眉开眼笑。

  只不过,在当下,杨铸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绊脚石——或者说,那群犹大人面临着一个巨大挑战。

  那就是……

  美联储于2003年,也就是今年开始使用的“前瞻性指引”政策!

  ………………

  所谓“前瞻性指引”,是指各国央行通过引导市场对未来利率的预期,使市场预期与央行目标预期靠拢的现代货币政策工具——即提前向市场释放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走向的信息,以引导市场预期,使得市场预期与中央银行的引导预期一致。

  嗯……

  只讲学术定义的话,大部分人可能会理解的比较朦胧,那么不如换个方式——探讨前瞻性指引前,我们先来说一下预期管理。

  所谓预期,就是对未来的预测。

  如果我手中只有2000元,那么我大概率会省吃俭用;如果我预期到接下来的每个月都能得到2000元,那么我大概率会增加消费——可以说,我作为一个经济主体在做决定时会考虑到未来的不确定性,会根据信息对未来作出评估,这种主观预测就是预期。

  日不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流动陷阱说”认为,当名义利率接近于零时,由于对流动性的偏好,人们会选择以现金的方式持有财富,而不会进行投资;此时的货币需求弹性接近无限大,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可以说此时的货币政策完全失效。

  但漂亮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有不同的见解。1998年,克鲁格曼在分析岛国通缩危机时提出,即使利率已经降至零,但日本经济仍然面临需求不足的困境,而克服通缩的唯一方式就是大幅增加货币供应,制造通胀的预期,让市场意识到货币扩张是永久性的,这样就能刺激消费和总产出。迈克尔·伍德福德也有同样见解——他认为,如果能够改变人们对政策的预期,货币政策也可以在零利率下发挥作用,并在2001年正式提出了“预期管理”一词。

  2003年,迈克尔·伍德福德和戈蒂·埃克施特松正式提出了了“前瞻性指引”一词,并表示,中央银行的前瞻性指引可以影响未来短期市场利率的预期进而延伸到长期市场利率,最终会影响当期消费支出行为。

  那么,前瞻性指引如何发挥作用呢?

  举个例子,如果今年向银行借钱的利息为零,那我大概率不会借钱,因为我不确定明年的利息会如何变动。如果银行告诉我未来十年利息都是零,那我大概率会借点钱投资建厂,因为我不用担心未来高额的利息成本。前瞻性指引之所以能在零利率约束下起作用,也可以理解为央行释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