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30章 IRR与前瞻性指导_重生1998之混也是种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

  回购股票+支派股息

  研究表明,从1971至2017年,漂亮国经济已经从几乎完全以维持型公司为特征的经济,转变为以侵蚀型公司为主导的经济。维持型公司的所占总市值的份额从1978年时的90%,下降到到2009年的37%;相反,侵蚀型公司所占总市值的份额则从1980年的1%,增加到2010年的49%。

  这些趋势在1999年,也就是亚洲金融风暴1年后出现了一个特别的的拐点,特别是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侵蚀型公司的市值份额从1998年的16%迅速攀升至2005年期间的45%——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ibm,这个在国人眼中看起来曾经不可撼动的高科技巨头;在上世纪70年代,ibm每投资1美元的capex(资本支出),仅向投资者派发30美分现金。然而这个数字自那时起稳步上升,并在2004年飙升,并使该公司从常年的维持型公司转变为永久性的侵蚀型公司。

  总之,大量侵蚀型公司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之间的关系,以至于后世的漂亮国看起来似乎总是实体经济在为金融市场输血——想想看,当绝大部分实体企业都在割自己的血肉去奉养那些资本机构和投资者的时候,即便拥有再尖端的技术和人才储备,漂亮国的制造业又怎么可能不衰落?

  而杨铸的想法就是——漂亮国的侵蚀型公司市值份额最好永远按照当前的水平无限制地快速增长下去,直到达到100%。

  这倒不是说他真的已经愤青到大公无私的地步,而是漂亮国的侵蚀型公司越多,比例越大,他反而越好浑水摸鱼——如果不是因为漂亮的企业和资本都在因为某些源生性机制,被迫去追求超高的irr,导致各大财团被动地遭受麾下口器的反向捆绑,你以为杨铸有那么容易就靠着那么几个超级项目就搞定那么多势力,然后在人家眼皮子底下大摇大摆地胡作非为?

  嗯……

  没错,作为主要规则制定者,欧美的金融资本运行机制,就是那个被誉为“世界上最聪明的群体”耗费数百年逐渐完善起来的——从这套规则那宛如癌细胞一样的源生性缺陷,就能知晓这群人最看重的是什么。

  杨铸甚至敢打赌,只要能拿出足够的利益去交换,他就算在漂亮国引爆几颗核弹,那伙人都会齐齐变成瞎子,假装什么都没看到,说不定还会齐齐把手指向地球另一端的彼得大帝,声称对方才是凶手。

  而众所周知,漂亮国越乱,杨铸的各种算盘才能打得响,因此大官人在欧美这边固然随时都露出一种“你敢瞅我一眼,我就把你腮帮子打碎”的凶悍态度,并且一些行为在外人看起来委实任性的紧,但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