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七十九章第一次商定_穿越神雕:全真第一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的旗号躲避税收,劳役,兵役。出家人该受的苦一点没受,俗家人该享的福一点没落下。

  然后当大地主鱼肉百姓,聚敛钱财。打着神的旗号去骗吃骗喝,愚弄百姓。这一点李清微就忍不了了。

  既然这样的话,那么就都老老实实的给他还俗,省的成天给他浪费国家的资源。

  李清微此时说道:“好了,朕知道了,之后的事情朕会安排的。师父,丞相你们先退下吧。”

  说完后,诸葛青云与尹志平纷纷退了出去。

  对于李清微的决断,尹志平没有给出什么意见,毕竟他是方外之人,是出家人,出家人的本分是不问俗世,专心修行的。

  而且他也十分的排斥兼并田土,让百姓们奉养宗教的行为。

  他是全真道家思想,尹志平的三观认识,让他没办法接受这种事情。

  在他的认知里,所有的道门弟子便应该“天生万物自养自足”。平日里餐风饮露,自力更生,适当的接受一些善男信女的布施便足够了。

  出家人若是太过的在意那些俗家的“黄白之物”岂不是与修道本心背道而驰?

  至于诸葛青云,虽然没有说谎,但他也是故意的激李清微。

  因为诸葛青云是个实干派,这些和尚们确实有些过分了。他们兼并了太多的土地,导致大部分的平民百姓无田可耕。

  而且他们寺庙的华丽,可是用了不少的民脂民膏去装点,最重要的是弄得朝廷没铜铸钱了。百姓们无钱可用。

  堂堂的大唐竟然有些地方是以“以物易物”,或者是以“布帛”代替钱币进行交易。这就很过分了,这件事是在打他这个“丞相”的脸。

  而他们得田的代价只是去给富户们做一场法会,然后便让富户们对他们这些“神仆”们“奉献”。

  这种不劳而获,靠着雕虫小技愚弄百姓的行为,诸葛青云这种儒道并修的人是嗤之以鼻的。

  儒家讲求“仁义礼智孝信忠”,而这些和尚们剥夺了百姓们赖以生存的土地,那便是“不仁”奴役百姓成为其佃农则是“不义”,豢养僧兵对抗朝廷便是“不忠”,欺骗地主阶层对寺庙奉献土地便是“不信”。

  勾引良家女子,诱骗与其苟合便是“无礼”。

  这种“不仁,不义,不信,不忠”的组织,早就应该被朝廷处理掉。

  而在巴蜀的时候,巴蜀的一些寺庙的香火还是很旺盛的。

  当年诸葛家作为世家大族,也曾经向寺庙布施过。

  但是这种奉养布施,得来的不是这些僧人们口中的“善果”,而是变本加厉的欺骗。

  诸葛青云的一个族妹,便是因为常年不见有孕,便被骗到了寺庙当中与僧人苟合。

  之后虽然有了身孕,但孩子生下来后,与她的丈夫不像,反而像寺里的僧人。

  因此被夫家抓住了把柄,不但退了婚让诸葛家颜面扫地,而且还把这个族妹和孩子一起浸了猪笼。

  而那个欺骗民女的臭和尚却是什么惩罚也没有遭受到。

  到了他们的嘴中就成了“定数”,成了“孽缘”成了“人生劫数”。

  这让诸葛青云就有些坐不住了,采花贼们淫辱妇女有朝廷的律法管辖,是直接杀头。

  而这些和尚们偷了良家女子,致使两条性命,一个家庭破碎。到了他们那里就成了“定数”了。

  不过这个和尚虽然没有得到官府的惩罚,也没有得到寺庙戒律的惩罚,但是诸葛青云亲自惩罚了他。

  诸葛青云给自己的这个小妹和妹夫报了仇,他趁夜将那个臭和尚捆了起来,然后做了一个大号的孔明灯,将他绑在了上面,最后送他“上西天”了。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