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6章 第一百七十六章_二分之一剧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带着人过来拦路堵人之前,在禁军的护卫下悄悄回宫,过了几日后,终于登上龙舟,往建平行去。

  温晏然这回的状态并不像第一次乘船时那样糟糕——倒不是她已经习惯了船上的不适感,而是太医署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研究出了对皇帝有效的晕船药方。

  天子率领百官返回京城,留守在建平的大臣率众出迎,不过在正式回城之前,温晏然临时起意,在城外的高台上做了一次祭祀。

  穿越到现在,温晏然已经有些明白,古人到底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去敬告天地。

  她并不期待有什么特别的力量能保佑这里风调雨顺,却依然怀抱着敬畏之情。

  皇帝亲自祭祀,天桴宫应该准备牛、羊、猪三牲为太牢,哪怕温晏然只是突发奇想,大臣们也不会来不及准备,但在道官们准备按流程置办物品时,却遭到了君王的阻止。

  温晏然摇头“祭祀在礼,不在告飨。”忽然一笑,“待朕百年之后,一样依照此例,只令人扫地洒水则可。”

  大周的生死观念颇为通脱,哪怕皇帝提了几句身后事,周围的大臣们也不至于吓得面无人色,来到京郊迎接天子的太保陶驾想了想,道“若是陛下无意厚祭的话,不若以罗嘉国国主的佩刀为祭礼?”

  温晏然问“此人的佩刀在建平?”

  陶驾回答“不止佩刀在建平,钟将军担忧罗嘉降而复叛,将罗嘉国主缚送入京,听候陛下发落。”

  温晏然笑了笑,颔首“那就依照太保所言。”

  内官迅速去城中取了罗嘉国主的佩刀送来给天子,皇帝随意拿在手中,然后一步步往高台上走去。

  她今日并未完全按照礼制要求,把全套的天子服饰都穿在身上,但那种肃穆之意,却没有丝毫减弱。

  高台上,温晏然转过身来,看向下方的大臣,面对此情此景,她忽然想起自己刚登基之时,也是这样一步步走到了最高的所在。

  那也是温晏然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头上旒冕的重量。

  百官依礼参拜君王。

  天子登高台,郊外的风拂得玄色袍袖猎猎作响,她似乎是在注视台下的大臣,又似乎是看向更远的地方。

  温晏然今日的举动被史官特地提了一笔,“六月,(帝)车驾还宫,祭于北郊”,跟在后面的则是“罗嘉国主诣建平,朝贡请降”。

  后世人大多认为,大周的历史从温晏然登基开始就进入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转折点,还有些人会把她的统治划分为不同时期,有一种观点是从庶人温见恭灵前被斩首开始是前期,而罗嘉国战败之后则是后期。

  昭明十二年,大周近百年来一直持续性内缩的疆域,终于再次扩大。

  天子下旨,除罗嘉国建制,同时设置安北都护府,由钟知微掌管。

  ——有很多人因此恍然大悟,觉得自己总算明白了为什么皇帝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