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5章 第一百二十五章_二分之一剧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侯温谨明也是团结过寒门出身的官吏的,若是能有效增强己方力量,世家大族也不是完全不知变通,特别是李氏等大族此前已经在原则问题上受到了天子的严厉申斥,想要崛起,必定会往务实的路线上走。

  卢中茂喝了一口茶润喉,继续道:“而且书籍中的字数既然少,那些教材制作起来也容易,否则光是准备,就得拖上一年甚至数年功夫——咱们的天子实在是一位务实之君。”

  大周立国数百年,期间不止一位有识之士看出知识难以推广的问题,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此事,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书籍的价格太贵——如今还没有雕版印刷术,书籍流传纯靠手工抄录,造纸技术也受到垄断,建州这边的宫用纸张尚且算得上柔韧,再往外一些的地方,甚至还有人家是用竹简的。

  倘若书籍的内容能做到极端精简,多少也能解决一些这类问题。

  卢中茂笑道:“而且卢某又想,如今所定四门学科,照排行依次是经典、律法、农书以及理学——陛下为何要把经典排在第一位?”

  温继善欲言又止,他刚才差点没忍住出言纠正对方,那四门学科的排序其实是他们定的,跟天子无关,不过温继善很快又反应过来,自己等人之所以这么安排,源头还是在于陛下之前设置擢才试的时候,其中第一门考试科目就是经典,所以归根到底,卢博士所言无误,正是皇帝本人将经典排在了第一位,大臣们不过是察觉到了天子的心意,才照依样而为。

  卢中茂道:“这首要原因,自然是因为经典文章微言大义,乃世间道理之所在,其次则是咱们定教材时,只需择选重要篇目,无须亲自动笔撰写,等篇目确定下来后,可以先将这一类教材发往各地,然后再定律法、农书跟理学的内容,这样一来,也不耽误乡学那边教授学生的时间。”

  现在除了太学这种地方各个学科都有不同老师负责教授外,其余私学当中,都是一个老师同时负责多门学科,卢中茂的意思是,先让那些乡学老师教经典,等他们教完经典后,建平这边的后面的教材也该编写完毕。

  到了这时,温继善总算说了一句符合他祭酒身份的话:“那些所学篇目,自然该在石经中挑选。”

  ——太学中有很多刻录了经籍的石碑,被称为石经,这些都是经过大儒筛选的重要典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卢中茂笑道:“自该如此,过年之后,太学生们也该回来了,咱们先圈定一下该教授那些篇目,到时候便让他们帮着抄书。”又道,“不过单单一乡之中恐怕就有上万学生,仅仅靠人力抄录,恐怕速度太慢。”

  温继善建议:“你我干脆上奏陛下,从库中调绢布和大纸,先从石经上头拓印个几百份,然后分送诸地,反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