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四十二章 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三)_大明铁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支小部队,已经从原定的保定府一路杀到了京畿附近。

  从军事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分兵是大忌,很容易被明军各个击破。但海兰察心怀侥幸,认为功成名就的陈雨不会与清军死磕,多半会和其他明军将领和官员一样,保存实力,眼睁睁看着清军抢完了撤军,而抱着同样心思的人不在少数,很多清军军官都非常默契地散开来,各自劫掠,互不干扰,争取利益最大化。

  不久后,海兰察一行就来到了香河县城,远处的城墙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

  清军纷纷停下脚步,等待海兰察的指示。

  “咱们这么点人就不去啃县城了,老规矩,绕过城池,抢周围的村子。”海兰察举起马鞭指着前方,“县城周边的村子比别处总要富裕些,油水多。勇士们,举起你们的顺刀,前面有女人和金银在等着你们,今晚大伙都快活快活!”

  清军们的斗志被点燃,嗷嗷叫着催动战马,加速奔驰。负责看守战俘的马甲羡慕地看着同伴的背影,把怨气撒在了青壮们的身上,纷纷挥动马鞭劈头盖脸抽了过去:“卑贱的尼堪,走快点,谁敢拖慢速度,立马让你人头落地!”

  清军有着猎人的本能,远处袅袅升起的炊烟让他们轻而易举找到了村落,财富和女人的刺激,让他们化身为狩猎的野兽,风一般冲进了村内。

  然而高举着马刀的清军们诧异地发现,村里冷冷清清,看不到几个人,别说年轻女人,连男人也没几个。一番搜索下来,除了十几个行动不方便的老者,大部分村民似乎凭空消失了。这种现象,在以前很少遇到,汉人眷恋家园,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离开自己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

  海兰察气急败坏地对一个抓来的老者大喊:“怎么回事,你们村里的人呢?”

  老者战战兢兢地回答:“听说鞑子要来,村里人都害怕,大清早就跑光了,有的进城投奔亲戚,有的躲进山里了……”

  听到“鞑子”的字眼,海兰察脸色铁青,“锵”的一声抽出顺刀,看下了老者的头颅,鲜血撒满了一地。

  四处搜索的清军纷纷回报:“大人,人跑了,但柴米油盐都在,有些灶台还是热的,应该是跑了没多久。”

  海兰察压住心中的失望,下令:“跑了就跑了,这里抓不到人,那就吃饱饭,休整以后再找下一个村子。北直隶这么大,人有的是。”

  抢劫落空的清军无奈纷纷下马,就地休整。一些被俘的青壮被松绑,负责给清军生火做饭。

  炊烟升起,米饭的香味弥漫开来,清兵迫不及待解下盔甲武器交给随行的包衣,准备吃喝。

  李二福拦下递给海兰察的饭菜:“且慢。主子,这村里有些古怪,饭菜最好让汉人先尝尝,免得事先下了毒。”

  海兰察吃了一惊:“有道理。来人,找几个汉人过来试毒。”

  听说可能有毒,汉人俘虏们拒绝试吃,清兵便撬开嘴巴塞了进去,用刀逼着他们咽下,然后观察动静。

  耐心等待了一刻钟,见试吃的汉人没有什么异样,早就饥肠辘辘的清兵们放下心来,夺过碗大口吃了起来。

  远处的一个山坡上,密林后探出了几个头,远远窥视着村里的一举一动。一名青袍官员问:“里长,你确定鞑子会上当?”

  一个村民模样的人恭敬地回答:“大人放心,米饭无毒,咱们只是在井水里投了巴豆,等鞑子发觉已经迟了,等天一黑,鞑子泻得脱力,咱们就能动手了。”

  这名官员正是香河县县丞范明,他闻言满意地说:“只要获取十个鞑子首级,过了这个坎,本官一定兑现承诺,免去你们村里三年赋税的火耗和浮收,你儿子也能保举到县学,有本官在,童生问题不大,以后就看他的造化了。”

  “多谢大人厚爱。”里长感激涕零,拍着胸脯说:“即便没有好处,为了本村乡民福祉,草民也会尽力!”

  天色渐暗,夜幕降临,村庄陷入了黑暗,唯有清军聚集的地方生起了火堆,远远望去目标明显。在夜色的掩护下,大群手持锄头、镰刀的村民缓缓地向火光的地方靠拢。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