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一十六章 谈判_大明铁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生灵涂炭、赤地千里,可以放弃安逸富足的生活,冒着乱臣贼子的名声北上兵谏!”

  崇祯沉默了片刻,然后回答:“朕不太明白你的意思。你口口声声是为了天下百姓,难道朕这么多年勤勉治政,是为了一己之私?这几万万百姓,也是朕的子民!”

  陈雨摆摆手:“这个话题没有必要深究,帝王眼中的家天下,和臣所说的华夏大为不同,争论个三天三夜也未必有结果。不管陛下相信与否,臣想说的是:如果没有陈雨这个人出现,没有文登营的横空出世,数年之后,大明会亡国,鞑子会入主中原,取而代之,颠覆大明的不是别人,正是对陛下的江山垂涎三尺的鞑子。现在既然有臣在,就绝不会让这一幕出现,之所以领兵入京,就是为了改变历史。”

  “哼,危言耸听。”崇祯冷笑一声,显然不相信这么荒谬的言论,“大明虽然危机四伏,但绝不会演变成你所说的局面。鞑虏不过疥癣之患,只要你不强行打乱朕的计划,待剿灭流寇之后,君臣同心戮力,励精图治,大明国祚延续百年、千年也不是难事。”

  陈雨不屑地驳斥:“陛下中了杨文弱的毒太深!襄外必先安内的观点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流寇绝不是仅仅靠武力就能在三五年内彻底平定的,你们的思路从根本上就是错的。治国理念不改变,靠着从土里刨食,征收辽饷、练饷来练兵平乱,流寇只会越来越多,杨文弱的方略最终只会沦为空谈。赋税沉重,百姓不堪重负,就容易被流寇裹挟,流寇剿而不绝,这么恶性循环下去,最终只会让流寇坐大,席卷中原、危及京师,给鞑子入关的机会。”

  “胡言乱语!”崇祯激动起来,挥舞着拳头,一时间忘记了自己的处境,“朕是一国之君,杨文弱是饱读诗书的大学士,还有文武百官辅佐,这么多人加起来,治国理政还比不上你一个军户出身的莽汉?”

  陈雨冷静地说:“信也好,不信也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现在局势由微臣掌控,陛下只有两条路可以选,你想不想听?”

  崇祯深吸一口气,脸上满是决绝:“你且说来听听。”

  “第一条路:陛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成全了臣犯上作乱的恶名。”陈雨眼中闪烁着寒光,“臣会给陛下一个体面的死法,事后还会依照皇家礼仪厚葬。至于以后的事,是改朝换代还是拥立幼皇,臣是遗臭万年还是流芳百世,就不需要陛下在九泉之下操心了。”

  崇祯浑身抖动起来,牙齿格格作响。这是他最不想听到的结果,殚精竭虑操劳这么多年,却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教自己如何能甘心?黄泉路上,自己又怎么面对列祖列宗?

  “第二条路:陛下与臣取得共识,立刻召开朝会,罢黜祸国殃民、尸位素餐的大臣,广开言路、任用贤能,并将天下兵马之权交给臣,以十年为期,文武分立,文臣理政,武将治军。臣保证,十年内一定能剿灭流寇、平复辽东!”

  崇祯慢慢冷静下来,想了良久,开口道:“你这是要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手遮天,让朕做个摆设?”他如何不明白,军权在谁手中,就是谁说了算,想启用谁就启用谁,任用贤能不过是幌子,文武分立更是能把朝廷架空。

  陈雨似笑非笑:“也不完全是陛下想的这般不堪。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一切从权罢了。”

  崇祯神情复杂,他虽然明白对方的“险恶用心”,但形势比人强,拿什么说不?

  他忍住心中愤懑:“能不能容朕想想?”

  陈雨望了望门外的天色:“没时间了。皇太极的十万大军已经在路上,耽误下去,就会酿成更大的混乱,臣也不想让京城的内乱给皇太极机会。日上三竿之前,臣必须掌控京城的局势,然后从容对付远到而来的鞑子。陛下现在就要给臣一个答案!”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