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七百七十四章 崇平帝:无所谓,子钰会出手解决!(求月票!)_红楼之挽天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富有四海的九五之尊不会如此皇帝的金锄头,但在大汉各地用银之时,这四五千万两如果投之于国事,无疑.....一场及时雨,不,这是一场持续了三五天的甘霖。

  说句不好听话,有了这四千五两,哪怕大汉官僚体制空转,都能支撑大汉运行三年。

  「看来派子钰去南省,真是是派对了。」崇平帝心绪激荡,暗道了一句。嗯,这位帝王在为自己的识人之明感到欣喜。

  这时,崇平看向下方默然不语的群臣,沉吟道:「盐务新法章程,诸卿也都看过了,朕方才思量,章制自成一法,尤其三方与内外监督,更是别出机抒,想必此举可大为遏制贪腐。」

  说着,凝眸看向内阁首辅杨国昌,沉吟问道:「杨阁老,你怎么看?」

  杨国昌被「点名」,面色不由一整,拱手说道:「圣上,老臣以为,此法也并非全无弊端,如是不法女干商挂引空单,囤货居奇,或是广贾淮盐,侵灌两淮,盐价或贵或贱,可能会动摇盐税根基,老臣请圣上三思。」

  其实就是一个市场供需调控的问题,杨国昌所言其实也不无道理。故而,杨国昌此言一出,不少官吏纷纷出班附和。

  大体的意思是,此法也有弊端,绝不是什么完美无缺的良法,但也没有大举反对。

  因为相比该死的盐商,这个雨露均沾,人人可为盐商,分盐利一杯羹的新法,还是受殿中群臣欢迎的。

  「据章程所载,内务府和户部派员核查诸省民情,巡盐御史也会会同地方府县,进行缉捕纠察,如说完美之法,世间何尝会有?不过是因时因地而已。」崇平帝瞥了一眼杨国昌,冷声说道。

  杨国昌闻言,捕捉到崇平帝目光中的一抹冷意,心头不由一凛,拱手而退,再不敢多言。

  内阁次辅韩癀眉头皱了皱,思忖着此法的利弊,节本增利,减少流转之中的浮费,以此法重定两淮盐务经制,也算是目前的权宜之计。

  「先试行一年,再看成效。」崇平帝目光逡巡过下方一众朝臣,沉声说道:「内阁拟旨给永宁伯,由其全权督问两淮都转运司盐务新制试行,票盐之法如成效斐然,再推行长芦、两浙、河东等盐司。」

  杨国昌和韩癀闻言,拱手应是。

  其他官员也都纷纷应是,不再叙说其他。

  待退朝之后,随着朝臣三三两两出了宫苑,朝廷对盐制的改动,或者说贾珩提出的新盐法,也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整个神京城。

  而一些心思活泛的官员,已经开始想着带着本金,前往淮

  南准备购领盐票,运输食盐前往湖广、两江、河南等地行盐赚取银钱。

  崇平帝则在一众内监的扈从下,沿着回廊,返回后宫。

  将近金秋十月,关中大地暑气渐渐退去,凉爽秋风吹拂在宫廷殿宇之间,屋脊上的风铃随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