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鸿鹄志_史上最强崇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波及了正在钱谦益名下求学的郑森。

  郑森在钱府学习的时候,直接被冲进来的李有成带领番子们捉拿到东厂之中,在东厂中他们二人发生了什么事便不得而知。

  可能是抓进去的人太多,一时没有来得及处置郑森,也可能是李有成和郑森一见如故,惺惺相惜,觉察冤屈便没有先行下手。

  反正出来的时候,郑森身上并没有受到酷刑的迹象。

  郑芝龙得知朝廷尽诛东林的消息后,甚为惊恐,因为当时的朝廷在内地已经有相当的兵马,又是正统,即便郑氏也不得不在名义上依奉。

  随即,郑芝龙多方联络,花费重金,到处寻求关系,最后这个烂摊子总算是被当时深受崇祯信任的东厂提督王承恩接手。

  在他的多方调停之下,郑森最终被成功放还。

  此前,东厂大牢有“许进不许出”“修罗炼狱”等等许多耸人听闻的称呼,因为崇祯十七年到崇祯而时间之间被抓进去的人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

  在这些人之中,能活着走出东厂大牢的,到现在都是屈指可数。

  在这些极少数的幸运儿之中,郑森无疑是老天最眷顾的那个,因为在他之前,就算有被放还之人,也多半是被吓成痴傻或已经带有终身残疾,不足以成大事者,

  全身无恙从东厂被放还的,郑森是第一人。

  在那之后,郑森替自己找了个比水太凉更好的老师,便是当时的江南名士陈子龙,陈子龙和钱谦益不同,他文武双全,腰间常常佩着的不是候方域那样的一纸折扇,却是三尺青锋。

  陈子龙组织的几社,是朝廷打击东林极其从属诸多文社时,从未过问的一支,这个几社的宗旨和被朝廷第一个打掉的复社截然相反,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

  “几者,绝学有再兴之机,而得知其神之义也。”

  陈子龙常常以复社、东林之衰亡教训几社士子,总结缘由,据他所说,是现如今的士子太注重表面功夫,喜好空谈,而不注重实际。

  方以智、夏允彝、黄淳耀、侯歧等几个有名的人,本都是东林党,其中陈子龙、夏允彝等创立的几社,原本也属复社的一类。

  但令人意外的是,他们都是皇帝金口玉言,在东林党中极少数被免罪之人,厂卫虽然凶名赫赫,但是诸多几社学子,却也鲜少有被株连到东林党大案之中的。

  这也证明了一个道理,对于天下士子、学子,朝廷并非是一棍子打死,只要正当的论道和仗义执言,朝廷不会因此而责怪,就算他们之前是东林党徒。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这是陈子龙从东林党大案中脱身之后,对新归附几社的原东林学子们常说的一句话,不过他对郑森说最多的一句话却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这八个字,至今已牢牢刻印在郑森的脑海之中。

  此次来到京师,他正是不甘在江南无所事事,正如他先前所说,今国朝时逢大乱,天子胸有中兴之志,铁腕整肃朝纲,多次御驾亲征,南平内乱,东退建虏,堪称文治武功。

  己辈堂堂热血男儿,岂能躲在亲族背后充作缩头乌龟?

  “福松,要开始剥皮了,这种事你也要继续看?”

  “看!”听到郑鸿奎的问话,郑森点点头,咬牙道:“高尔俨通虏卖国,罪该如此!这种狗贼天理难容,如今得到应有惩罚,为什么不看?”

  “况且,我若是连这点血腥都承受不住,不如趁早回家接管生意算了!”

  听了这一番沉稳有力的话,郑鸿奎暗自点点头,将视线移向场中许荣秀身后正在发生那极为血腥的场景,舔了舔嘴唇。

  虽然心中已经有所准备,看见这一幕,郑森还是猛地攥紧拳头,气息为之一窒。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