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章 内阁与司礼监_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于工部,寻常时节的工部,是六部之中权力最小的。

  但是这是什么时候,北京城中在大兴土木,整个北直隶都在劳师动众。征伐的民夫已经有几十万人之多了。

  这个时候工部的权力之大,几乎不减吏部与户部了。

  而且曹鼐也是河北人。

  这是在建设他的家乡,曹鼐只会比寻常人更上心。

  至于马愉也没有经历地方,不过听杨士奇的描述,却也是一位君子,他在刑部之上,想来很多冤家错案就能减少了。

  这也算是得人而用。

  朱祁镇也在奏折流程之上进行了一些修改。

  之前内阁的处理流程,其实就是天下所有的奏折都发到通政司,通政司发往司礼监,司礼监转给皇帝,皇帝看过之后,发到内阁,内阁将皇帝的旨意形成具体的文书,或者对皇帝没有旨意的奏折,进行批阅,贴黄附在奏折上,然后转给皇帝批阅。

  皇帝批准之后,再次形成文书,用印,就是圣旨下发。

  但是皇帝不可能将这么多奏折都处理了,所以很多从司礼监到内阁的奏折,皇帝是没有看过的。只是在司礼监过了一手。就来到内阁,而内阁贴黄之后,再还给司礼监,皇帝才看。

  朱祁镇很多时候都看着后者。

  唯独内阁有单独上奏的权力,不通过通政司,直接向皇帝上书。

  朱祁镇直接令司礼监分流奏疏,将奏疏之中分为轻重缓急,将其中危急与重要的奏折,直接转给乾清宫。

  朱祁镇亲自批阅,同时转过去的,还有奏折的目录节略,与副本。

  如此一来,朱祁镇工作量就大大减少了。他处理过危急与重要的奏疏之后,可以翻看奏折目录与内容节要。

  如果觉得那些太重要,可以直接找出正本来,细细批阅。

  至于副本,却要转给内阁。让内阁贴黄之后。经过司礼监审阅之后,直接发出去。

  当然了,朱祁镇挑出来的奏折,如果朱祁镇有处理意见,内阁就要遵循朱祁镇的意见来。如果朱祁镇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处理,要么下内阁六部商议,要么就召开御前会议,群议之。

  这些大事的决策内阁一时间也管不了的。

  这就是朱祁镇所想,与其眉毛头发一把抓,好不如提携纲领,只处理主要事务,只要天下大势在手中,一些小事即便有失误,也无所谓了。

  大明底子好,有修改的空间。

  这样情况下,内阁与司礼监的权力都大大增加,特别是司礼监掌握重要的三项权力,奏折的分发分级的权力,书写节略的权力,与审核内阁处理方案的权力。

  王振的权力大增。

  杨士奇一听朱祁镇的说法,就知道有这样的后果。但是对这个内阁的利好消息,杨士奇很难说出反对的话。

  毕竟,如此一来内阁首辅就真有几分丞相的地位。

  很多文书根本不用经过皇帝过目,就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