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二十二章 作茧自缚?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午,散朝回来的李笠,因为一肚子邪火无处发泄,便把听涛阁今日的“当值秘书”萧妙淽按在榻上“办”了。

  完事后,萧妙淽缠着他不放,虽然没说什么,但意思很明显:再来?

  但李笠已经冷静下来,于是搂着美人,琢磨起今日朝会上提起的一件案子:

  越州沿海,有几个村的村民集体到县廨击鼓鸣冤,指控少府寺的一名员外郎,当年是屠村杀人的海寇团伙头目。

  这件事闹得很大,越州地方上的许多头面人物,纷纷站出来支持这些村民,要求有司严惩凶手。

  地方官以及提刑司的提刑,对此案进行了审理以及复核,结论是“证据不足”。

  因为事件发生在将近三十年前,物证早已没有了,而人证,如今都是苦主,口说无凭,有司难以对嫌疑人定罪。

  那年,正是侯景作乱时,因为建康被叛军攻破、台城被围,于是临近的三吴地区一片混乱。

  当时流言四起,譬如说叛军破了台城,烧杀抢掠,皇帝、太子已经死了,建康沦为废墟云云。

  各种消息都有,导致三吴地区许多郡县一日数惊,官民心神不定。

  又有不少地方官奉命带兵入京勤王,导致地方治安失控,许多山贼、海寇趁机浑水摸鱼,抢劫郡县以及沿海地区。

  越州当时还是会稽郡,沿海地区就遭了海寇。

  这些海寇,其实就是靠海吃海的船民,大多以宗族为聚落,主业是捕鱼,副业就是抢劫杀人。

  平日里,他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沿海村落船民,可一旦时机合适,直接抄家伙驾船抢劫别的沿海村落。

  杀人夺财,大肆劫掠。

  顺带着把妇孺抓走,转卖别处,又赚一笔。

  如此行为,自古以来屡有发生,如今旧事重提,矛头直指给少府寺跑海贸的员外郎,影响非同小可。

  当然,不能说那些村民“不识大体”、“不顾大局”,毕竟击鼓鸣冤、求父母官主持公道,是朝廷许诺给百姓的权力。

  如果严格按照“司法程序”审案,这些村民的指控,会因为口说无凭,有司根本就无法对嫌疑人定罪。

  若是为了平息舆论,强行定罪,那么接下来,万一又有沿海百姓指控某个少府寺的员外郎,当初是屠村海寇的头目,那该怎么办?

  但是,这些村民在大堂之上言之凿凿,对凶手的指控那是声泪俱下,甚至赌咒发誓,说自己绝无半点虚言。

  许多旁观审案的人,情绪被感染,不由得义愤填膺,对嫌疑人(代为过堂、辩驳的僮仆,不是本人到场)喊打喊杀。

  群情激奋已经是事实,按照民间朴素的善恶观,当地百姓们大多认为这些村民若不是真有血海深仇,哪里会闹出如此大的动静。

  毕竟也有许多人当年深受海寇之害,无论是家里人出海捕鱼,还是跑船经商,多有从此消失、生死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