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八章 利器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晨,阳光明媚,李笠躺在床上回神,皇帝“班师回朝”,他当然跟着回到淮阴行在,和家人团聚。

  因为睡得晚,所以还有些困,他手里拿着一张花花绿绿的兑换券,看看正坐在窗边对镜梳妆的黄姈,想想昨夜一番折腾,觉得有些恍惚。

  “黄姨,我、我不想努力了...”

  “小李呀,昨晚辛苦了,这钱你拿着,补补身子...”

  李笠干咳一声,把扩散的思绪收回来,看着手中的兑换券。

  左看右看,这都是一张仅限在徐州寒山使用的兑换券,现在处于有效期内。

  却被带离寒山,在淮阴税关交易市场里当做流通货币使用。

  这不是偶发事件,相反,在淮阴税关交易市场里,徐州的兑换券,真的被许多商贾接受,当做流通货币使用。

  一叶知秋,由此可见,兑换券的信用,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但兑换券(纸币)是不可能成为货币的,因为条件不成熟,商贾们用兑换券替代货币做交易,纯粹是为了方便。

  即便如此,李笠还是很振奋,随着泰安五铢、泰安通宝的流通,江州以东地区,市面上各类粗制滥造的铁钱渐渐被新钱取代。

  币制改革正在渐渐走上正轨。

  做买卖时,动辄以车拉铁钱的情形,已经开始改观,各大商埠、大城内市集里的大额货物贸易,渐渐变得方便起来。

  虽然民间依旧对“直百钱”泰安通宝抵触,但至少开了个好头。

  李笠看着兑换券入了神,梳洗完毕的黄姈过来,坐在床边。

  黄姈见他端详兑换券的模样,猜出心中所想,便说:“如今,行商奔波各地做买卖,方便许多,靠着税署支持的异地存取业务,可以怀揣一张纸,从容往返各地,存取大额钱币。”

  “不仅商贾得了便利,许多官宦人家也沾了光,譬如产业在建康、乃至三吴,却在外地任职的官员,其日常生活费用,靠着异地存取来流转,方便许多。”

  “各地税署不光管着交易市场、支持异地存取,开办的邮传业务,也让许多人能较为方便的与家人通信。”

  说到这里,黄姈感慨:“总税司不是因为收商税而设立的么?怎么现在玩起这么多花样来?还干起邮传了。”

  “这就叫专业,不仅是专业收税,还有专业服务。”李笠把兑换券放好,坐起身,黄姈赶紧帮他换衣服。

  “总税司的设立,是为了收商税,商税分为过税、住税,税关收的是过税。”

  “为了更好地收住税,于是办起交易市场,收住税,并让行商、坐贾有一个相对公平的交易环境,避免中间商垄断渠道。”

  “为了服务商贾,组织寻常商家经营住宿、仓储,并予以监督,确保行商吃、住放心,人、货安全都有保障。”

  “再定期公布商讯,让行商和坐贾明白行情,更容易找到商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