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五章 税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午,雪停了,北风凌冽,但寒山堰附近的作场区内却热火朝天,大量机器在运转,无数工人在忙碌。

  一处作场里,嘈杂的轰鸣声中,成排的自动制针机“雷迪奇”正在运转,前来参观的何妥,看着这种复杂的机器不断“吐出”铁针,目瞪口呆。

  这些机器似乎是活的,不需要人操作,自己就能将铁丝制作成铁针。

  何妥从没见过如此复杂的机器,这种制针机几乎所有“零件”都是精铁所制,经由水力驱动,每日运转四个时辰,然后需要进行日常维护。

  所得铁针经过“热处理”后,就能够包装、出售。

  这个制针作场,也制作鱼钩,正常情况下日产铁针、鱼钩各有近百万枚,但并不是全力生产的产量。

  雇工上千,主要是包装工,即将铁针包装的工人,均为女工。

  因为日产量很高,所以女工“三班倒”进行铁针的包装,到了晚上,房间里点起煤气灯,宛若白昼。

  何妥听得介绍,心中震惊,很快想到这种产量下的小小铁针、鱼钩,给彭城公带来了多少利润。

  下次面见彭城公,怕不是又有许多问题要请教。

  何妥祖上为西域胡人,父亲何细胡来到蜀地经商,为时任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看中,为王府打点产业,富甲一方,号为“西州大贾”。

  不过何妥喜欢读书,自幼便在建康求学,不是经商人才,而是通晓文学、音律的大才子。

  因为有才气,为湘东王看中,侍奉左右。

  湘东王辅政,录尚书事,何妥得了任用,在尚书省任职。

  此次来徐州寒山公干,因为肩负湘东王分派的额外职责,所以要来参观寒山的各类作场,其中就包括徐州牧、彭城郡公李笠的制针场。

  先前,何妥不明白为何各地售卖的铁针都被称为“李针”,现在,他看着这些制针机,明白了。

  极低的生产成本、极大的产量,使得“机制针”、“机制钩”无人可以与其竞争。

  李笠的制针(制钩)作场只在两个地方有,其一是饶州鄱阳,其二就是徐州寒山。

  两处制针(制钩)作场制作的铁针、鱼钩,几乎席卷了梁国全境,甚至外销到齐国、周国,乃至装船运往海外。

  按说这种私人产业是不会允许外人参观,更不会让人有机会了解产量以便征税。

  但李笠却别出心裁,将自己作场向官府适当公开。

  于是,饶州官府、徐州官府每年都会从李笠的制针作场收取大量的税。

  徐州牧李笠以身作则,饶州、徐州境内大小作场,自然也就跟着接受“监督”,每年足额缴税。

  连带着其他工商业者也开始老老实实缴税,与此同时,针对商税的新税制出现。

  这税制源自鄱阳的一种改良税制,具体执行方式相对惯例有所不同,由时任鄱阳内史的李笠创建。

  经过多年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