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7.科举改革_明末之兴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阁老,不要忘了你也是读书人出身,这样诋毁读书人非君子所为。”高宏图不满道。

  “我辈读书是为了什么?齐家治国平天下。上可报效君王,下可安抚黎民。现在的读书人是什么样?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道德文章做得花团锦簇,偏偏却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贪赃枉法、安于享乐是唯恐落后,扶危济民却束手无策。看如今之天下,豪强巨富之家哪个不是读书人出身?十年寒窗,一朝富贵,家族是赚得盆满钵满,国家呢?被挖得千疮百孔,无可征之钱粮、无能战之猛士。这样的读书人,这样的科举于国何益?不改更待何时!”

  陈新甲振振有词的说道,令内阁众人的脸都垮下来了。

  诸位阁老都是科举的受益者,即使明知道科举弊端丛丛,但是依然坚定的维护着科举制度。现在被陈新甲将这块遮羞布彻底撕开,顿时有些恼羞成怒,偏偏陈新甲讲的都是事实。

  “以文御武是国朝长治久安的根基所在,武夫当政危害无穷,陈阁老熟读史书,应该知道五代十国之乱由。所以文官虽然有一些败类,但瑕不掩瑜,国家能够安定都是文官的功劳。”钱谦益反驳道。

  “文官一家独大,国家安定只是暂时的。虽然没有兵乱的危害那么直接明显,但是日久天长之下却在不断腐蚀国家的根基,危害一点也不比兵乱小。”

  “以文御武固然免去了诸多兵乱,但是没有精兵强将镇守四方、征伐四夷,国虽大,不过是别人眼中的肥肉罢了。所以国家的最好状态应该是文武并立,文治武功一个都不能缺失。这一点安国军就做的很好,所以才能征伐天下,战无不胜。”

  “而且我们太过轻视杂学的作用了,一味用圣人之学治国,忽视了其他学说,使得我们千百年来固步自封,除了改朝换代,国家基本没有什么发展。一千年前华夏大地是什么样,一千年后的华夏还是什么样,除了换了一个皇族,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看看安国军,诸学并举,讲究实用之学,拒绝空谈。不但领地里的百姓生活富裕,更是达到了我们儒家理想中的大同世界。幼有所教、老有所养,无饥馑之忧、无夺命之患。家家户户都有钢制的农具和生活用具,衣裳可四时更新。这样的生活只靠读圣贤书就能创造吗?肯定不能。只要你们去看过安国军绵延数十里的钢铁厂和纺织厂,就会明白,你们眼中的奇淫技巧可以创造多大的财富,改变多少人的生活。”

  “有这样活生生的例子在前,科举还要固步自封在四书五经、圣人之学上吗?”

  “我们需要懂算数、机关、器械、水利、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人才,而且是急缺。不从这些方面选拔人才,难道还要继续选多得已经不能再多的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