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三百八十章 养猪,到底是集中养殖还是散养?_朕就是亡国之君朱祁钰朱祁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初的时代背景,更没有了任何的好处。

  除了给各地投机者造反的大义之名以外,没有丝毫的用处了。

  胡濙和于谦看了一眼,他们才知道,陛下准备了这么一件大事,废封藩制。

  胡濙俯首说道:“太祖曰: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群臣对曰:封建诸王,以卫宗社,天下万世之公议。”

  胡濙首先指出了封藩是祖宗之法,而且指明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封藩主要的原因还是各地不服王化,一些人眷念前元之纵,外有北元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南下,各地藩王领兵,好定朱家之天下。

  胡濙认真的想了想说道:“永乐年间,太宗文皇帝迁了宁王的府邸至南昌府,又将齐王父子,谷王父子贬为了庶人,周王,代王,辽王相继获罪,被削了护卫。”

  胡濙的意思很简单,其实太宗文皇帝削藩削的比建文朝更狠。

  但是太宗文皇帝的削藩是有条不紊,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是不见血的,并且文皇帝是马上皇帝,自然做的。

  朱祁钰当然听明白了胡濙的话,他笑着说道:“就是让各地藩王住在京畿罢了。”

  大小时雍坊,将官员和勋贵都关在了官邸之中,朱祁钰就是将官邸的适用范围扩大了一些。

  在各地养猪也是养,为何不集中养殖呢?

  更方便管理。朱祁钰看向了于谦,在国家之制这件事上,于谦十分专业。

  朱祁钰这是从大明公权的角度出发,胡濙是从宗族礼法的角度出发,失去了时代背景,再封藩已经毫无意义。

  于谦认真的思考了许久说道:“陛下,襄王还是得回襄王府。”

  襄王不一样。

  襄王三次监国,若是继续留在京师,倘若皇帝生病之类的事儿发生,立刻就是人心涌动,这万万要不得,对国朝不稳。

  至于其他亲王,都已经传了几代了,即便是出事,轮也轮不到他们。

  朱祁钰认真的思虑了半天说道:“朕本欲留襄王到大军归来,让襄王看看大军军威,授功赏牌之后再去襄阳。”

  “只能让他先回去了。”

  于谦说的有道理,若是继续留襄王在京,就只有一条路了,杀了他。

  三次监国,只能和泰伯一样,离开京师的权力中心,否则就只有死路一条。

  朱祁钰并不想要襄王的命,这位嫡皇叔,不是不知天命的人,而且是有功于社稷。

  “稽王也不能留在京师。”于谦又说到了稽王府,这个王府之特殊,若非大明没有先例,于谦都想把稽王府一家能扔多远扔多远,杀又不能杀绝,留着日后,是个隐患。

  在于谦看来,就国家之制稳定的角度,稽王府最好去的地方,是慢八撒。

  朱祁钰点头说道:“朕对稽王府有安排。”

  于谦俯首说道:“那臣以为缓缓图之,既然赵王、郑王、荆王、淮王回京了,自然留在京师,其余藩王依旧留在各地藩镇,先看看,若是在京不利大明,则再封藩出京便是。”

  先试试再说,要是行,就把那些龙子龙孙们,召回京师,要是不行,再封出去。

  当初宁王朱权,不就是从大宁卫迁到了南昌府,用南昌府布政司的旧宅做了王府吗?国家之制,且试且行。

  “让襄王去重庆府如何,正好遵义府也划分到了重庆府之内。”朱祁钰提出了一个想法。

  贵州有煤,云南有铜,川藏有铁,如果疏通了乌江水路,可以将滇铜、贵煤、川铁顺流而下,那贵州、云南和川藏的治理,朝廷也会重视起来。

  大明缺铜少银,尤其是现在景泰通宝的大规模铸造,即便是景泰通宝是铁钱,但是依旧要有铜。

  而滇铜一年可产千万斤,这对西南的安定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襄王毫无疑问是个有才能的人,而且身份还特殊,如果去西南方向治理有方,未尝不是一件美谈。

  于谦无奈,陛下又想钓襄王了。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