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78章来自惣领制的家人_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制的逐步瓦解,也在之后终结了御家人制度。

  惣领制的起因,是武家早期的继承制度是见者有份,每个子嗣都分一点,把自家的实力给拆散了。

  为了将分散的力量聚集起来,只能通过增强氏族认同,利用惣领制找出当家带头人,也就是一门总领家,统帅全族,争取共同利益。

  但随着血缘关系越来越远,氏族认同的号召力也越来越弱,最终各家利益不一致,就没人在意什么一门总领家的命令了。

  惣领制无法解决武家传承带来的问题,为了防止家业分散导致的衰败,武家们纷纷摒弃了分家产的做法,开始走向新的家督制。

  家督两字最早出现在史记,家有长子曰家督。

  在镰仓时期,由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家督制出现,逐渐在武家中流行起来,最终取代了诸子分封的传统武家继承方式。

  以家督为核心的家业传承,虽然把绝大部分家业交给了嫡长子,但家业也不是嫡长子一人所有,而是家名之下姬武士团的公产。

  也就是说,以前大家是分遗产之后各过各的,但现在大家是不分家了,但公司的股份是人人有份。

  只要这份家业在,大家就都有份,自然形成了凝聚力,所以家督制比惣领制更有优势。

  结果,就是惣领制走向灭亡。惣领制既然灭亡了,惣领制为基础的御家人制度自然也跟着完蛋了。

  足利幕府早期,御家人制度还能支撑场面,但随着家督制的铺开,很快就不适用了,随之崛起的是适用于家督制的守护制度。

  而随着惣领制的消亡,武家已经不把什么一门总领家放在眼里。

  斯波宗家灭门,也没见奥羽的斯波同族有什么反应,大家早就不是一家,关起门来各管各过日子。

  也只有甲信山地的滋野三族这种山民才会抱残守缺,死守着老祖宗的规矩不放,把一门总领家很当回事得抢来抢去。

  但不管怎么说,武家的名分和血统是一种地位身份,一门总领家虽然成了虚名,但有需要的时候还是可以拿出来摆摆谱的。

  义银之前在关东还没站稳脚跟,是希望奥羽地区的同族帮衬。

  而奥羽的斯波各亲族大多已衰败,有点实力的只剩下最上和大崎两家,又都受到伊达政宗的威胁。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义银摆出一门总领家的姿态帮助同族渡过难关,最上家与大崎家装作同族同心,在奥羽地区帮斯波家撑场面。

  原本一切都是好好的,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斯波织田合战,毁了大家面子上的政治合作。

  最上家与大崎家不想掺和中枢斗争,在斯波家最需要的时候不响应号召,浇了义银一盆冷水。

  伊达政宗趁机攻灭大崎家,义银也不再谈什么同族之亲,冷眼旁观一点不在意。

  最上家陷入四面楚歌,顿时急死了最上义光,现在跪在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