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39章 最后的旅途10_汉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老皇帝注意着他的表情,等了一会儿,见郭信笑容依旧,方才也向嘴里送了几瓣果肉,微酸,甘甜,口感确实还不错,但比起过去在宫中吃的柑橘,就要差远了

  赏完景,尝完橘子,老皇帝的兴致得到满足了,这才老手一摆,吩咐道:“起驾,进城!”

  长沙府毕竟是一道之治,皇帝多少得给点面子,因此,当夜由湖南道司筹办的迎驾夜宴,老皇帝还是笑呵呵地出席了。

  不得不说,这就是老皇帝自泰康宫南巡以来,吃过的最丰盛的一顿酒席,美食珍馐,歌舞升平,看得出来,长沙这边的权贵们,还是很会享受的。

  因此,老皇帝前后只待了不到半个时辰,便起身离席。并且,在离席之前,不阴不阳地发表了一番感慨,大概意思是说,四十年前湖南还是满目疮痍,长沙更是凋敝到只余数千人口,如今钟鸣鼎食,美味佳肴,都是在座诸卿勤勉治理的功劳。

  这样的讲话,再配合老皇帝那语气、表情,再愚蠢的人也不会觉得这是夸奖长沙诸君。因此,夜宴难免在一种尴尬的氛围中结束,很多人都把目光投向郭信,至于郭信,脸上依旧洋溢着点笑容,只是熟悉的人都能感受到郭国舅的忐忑与紧张

  或许是自认为对荆湖南道的情况了解得够多够深了,在长沙的日子,老皇帝并没有专门抽出时间寝取布政司的政务汇报,就连长沙当地的民生民情、民心民气也没有仔细体察。

  相反,老皇帝把为数不多的精力,放在对长沙学政的“调研”上。“教育兴邦”大概是过去几十年长沙最坚持的一项政策了,并且以长沙为中心的读书氛围很浓厚,似乎从马楚时期开始长沙士民的骨子里便深深烙刻进了文化因子。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过去几十年,长沙不只是物质、经济飞速发展,教育方面也是如此。官府大力兴办官学,对民办书院、学校、私塾,也是鼓励、倡导,几十年下来,也使长沙成为南国一个闻名遐迩的人文之乡。

  发展成果也是丰硕的,到开宝二十九年,仅长沙一地,官学、民办各类学校、书院、私塾,便有三百余所,可谓规模空前。

  由此也培养了无数人才,每科考举,都有湖南士子在京师扬名,“湘学”也在那些湖南士子、官员的传播下,逐渐光大,扬名。

  若说科举太高太远,仅荆湖南道内部来说,教育的兴起,也带来了数不清的人才,这些学子结业之后,大多充斥于湖南官场的上上下下,优秀者为官,次等者为吏。

  以湘学为基,也构成了一个湘士党团,论官僚的凝聚力与官府的掌控力,天下道州怕是没有能与荆湖南道这边相比了。当然了,这些在老皇帝眼中,就是地方主义的表现。

  读书人在湖南的地位是很高的,甚至完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