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9章 宋真宗赵恒(大章)_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并且再过不久就和大臣商议泰山封禅的相关事宜。

  毕竟他开创了大唐盛世,有资格去泰山封禅。

  但现在,他不这么想了。

  一是此时的大唐有巨大的危机,他必须找出隐藏在暗中的危机并解决,根本就没有时间精力去泰山封禅。

  二是大宋的宋真宗直接拉低了泰山封禅的逼格,他要是去泰山封禅的话,心里多少有些膈应。

  他已经从后世人口中知道了宋真宗檀渊之盟的事迹,当然不屑再和宋真宗一样去泰山封禅。

  和敌人签订丧权辱国的檀渊之盟,每年给敌人大量的金银财宝,就是这样一个货色,居然还好意思去泰山封禅。

  他很好奇宋真宗赵恒的脸皮怎么这么厚,怎么有脸去泰山封禅的。

  北宋。

  看到赵恒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赵匡胤整个人呆在原地,如遭雷击。

  此刻他心头大乱,不能接受这个现实。

  赵恒是弟弟赵光义的儿子,现在赵恒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这岂不是说第二位皇帝是赵光义吗?

  他把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

  不,这一定不可能,这其中肯定有问题。

  他自己有儿子,怎么会把皇位传给赵光义呢!

  后面肯定是发生了什么事,导致皇位落到赵光义手中。

  在大宋王朝建立之初,他确实有把皇位传给赵光义的想法。

  最大的一个原因是局势不稳定,为了宋朝大局考虑,他不得不把赵光义选为大宋的继承者。

  在大宋建国之前的五代十国时期,短短五十年就换了20个皇帝。

  皇帝之所以换这么勤,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选好接班人,接班人要么太小,要么太弱,导致皇位被夺,改朝换代。

  而他的大宋刚刚建立,不管是外部局势,还是内部局势,都不安稳。

  为了找一个有能力,镇得住场子的接班人,他把目光投向自己的亲人。

  而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年纪小,一个能力不足。

  所以为了国家大局考虑,避免改朝换代的事情发生在赵宋身上,他把年富力强,能力出众的赵光义选为接班人,这样的局面只是建国初期迫于无奈的结果。

  但是,随着大宋江山越来越稳固,当他已经能完全坐稳江山,通过杯酒释兵权解决禁军将领可能造成的威胁,江山已经安安稳稳,不会轻易失去的时候,他的心思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既然江山已经如此稳定了,那么就不需要赵光义了,就算把江山传给儿子也没什么问题,不会出现大的动乱。

  除了大宋江山稳定这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让他想要改换接班人。

  那就是赵光义在担任开封府尹的时候,大肆培植势力,每次出行前呼后拥,那场面比他出行都不遑多让。

  所以,他不想再把皇位传给赵光义,还是传给自己的儿子放心。

  为了把皇位顺利传给儿子,他做了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