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七十二、降服胡帅_纵横宋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海;霜雪拍岸,碧波滔滔。三苏祠堂,太白故里,书声雨声震云霄。须晴日,看丛丛竹翠,炊烟袅袅。

  江山如画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李冰治水,灌溉千古;蔓子献首,节比天高;白帝托孤,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折不挠。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赵平写完此词之后,不好意思吹了吹笔墨,然后向四周拱手说道:“小子笔力所限,让诸位师长见笑。”

  余玠一看,神采一闪,微笑不语。

  知府秦玉龙一看,说道:“此词气势磅礴一气呵成,读之毫无停顿呆滞之感,仿佛感觉大江东去一泻千里势不可挡。好词。”

  通判阳武击案赞叹:“此乃豪放一派,极具赵氏特色,却又词中有画,画中有声,且雄贯历史,沉淀人物,不可多得。”

  主簿唐毅三十出头,正是壮年时候,他不禁叹息,说道:“吾辈人物,理当学习李太守、诸葛丞相,必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些文人对此词评价极高,主要是看到赵平借古喻今,承认以以余玠为首他们这些文人安邦治国的地位,把名扬天下的天府之国治理得井井有方使之名符其实。

  冉琎、冉璞兄弟俩文武双全,王坚粗通文墨,一看赵平的《沁园春》,更是纷纷称赞,因为词中提到了巴蔓子为了国家自然献首极其悲壮一幕,其功劳并不亚于岳飞。

  虽然词中谈文人较多,但是也谈了武将,而且写得极其悲壮感人。

  这已经足够了。

  毕竟大宋大多数都是浅吟低唱春花秋月写得是文人自身的感受,少有谈论武将抛头颅洒热血的纵横沙场的词。

  这些武将互相看了看,然后向着赵平一礼。

  赵平急忙侧身让过,连说不敢,随后还礼,说这些已经是历史,他岂能更改历史。

  此举更加赢得武将的欢心,因为他们已经把武将地位写进历史。

  同时,他们还要求赵平把《精忠报国》这个慷慨激昂悲壮不已的曲子全部给他们,赵平笑着答应了。

  监抚朱文炳打量众人一眼,突然上前问道:“听说你通过在吕祖神仙考核,是怎麼回事?”

  赵平一听,看来这个抚监对自己比较怀疑。

  谁让自己只有十岁,做出了许多成人也没有做出的事情呢?

  这个必须应付过去,不然以前所有的努力全部白费了。

  赵平陷入回忆,当时在纯阳洞有一首偈语的诗,于是他把此诗念出: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道道何时生?道道何时成?”

  朱文炳与余玠两人互相看了一眼,此诗确实玄机,虽然是诗,却是饱含道家的道。

  回答此诗,精通诗词是小事,得对道家的经义非常精通不可。

  秦玉龙与阳武两人沉入沉思之中。

  在座之人,除了武将之外,无人不是饱读诗书及经义之人。

  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用诗回答,同时又得对道家的经义融会贯通。

  但是在座的文人都是精通儒家,于是不由得向朱文炳看去。

  因为在座唯一精通道家与儒家就只有朱文炳了。

  据说朱文炳文章有夺状元的实力,可惜书法稍为次之,被一手印刷体遮住了光芒。

  即便如此,他也夺得探花,可见他经文造诣之深。

  朱文炳点点头,问道:“汝是如何回答的?”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