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6章 封驳皇命_金军围城,大宋皇帝女儿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6章封驳皇命

  中书省衙门,李邦彦拿着一叠文书,放在了李纲面前,苦笑道:“自从金军退兵,官家可真就没歇着,您瞅瞅,又这么多事要办。”

  李纲拿过文书翻了翻:“册封偪王一事,交给礼部去办。就是偪王这封名……”

  李纲摇头笑了笑,又翻开了一份文书:“加固外城一事,官家让高俅去办?”

  “嗯,统领城防司,这都是太上皇的旧臣了,官家也不知道怎么想的?”

  李纲抚须:“本相之前就说过,官家有唐宗之才,亦有唐宗之量,唐宗都能用的了别人的旧臣,官家有何不能用?再说高俅此人之前就善土木,也算是本行。”

  李邦彦苦笑着指了指下面的文书:“李相再看看这个。”

  李纲翻开一瞅,眉头马上就皱了起来:“宋科院?”

  李邦彦察言观色能力极强,一看李纲的神态,就知道有些话能说了:“李相,官家最近开府开的有些多啊,再这么搞下去,咱俩怕就离致仕不远了。”

  李纲明白李邦彦话里的意思。

  把蔡府改成廉政教育司还好,毕竟没什么行政权力。

  银钱司就不同了,很多具体的事情已经跟户部,甚至跟三司都有些重合了,其中权责划分也不甚清晰,秦桧又直接向官家负责,这就有一种皇权压制相权的味儿了!

  如今又要把京师道箓院这种清水衙门改名宋科院,改名也就罢了,还要另拉一条取仕之道——科官。

  这不就跟之前太上皇搞得道官制一样一样的吗,可不能再重蹈覆辙了!

  李纲想到这里,眉头皱的更紧了:“这件事,交给给事中,封驳了吧!”

  封驳制,早在汉朝就有,但是多为摆设,到了唐朝才算真正有点作用,直到赵匡胤当了皇帝后,才算真正的把封驳制真正落到了实处,持续了将近百年。

  所谓封驳,就是宰相有权把皇帝的御批,甚至是圣旨,直接扣下,原封不动地退回去,即便皇帝偷偷摸摸将圣旨又发下去,底下接收的衙门一看,没有宰相的签章,可以直接无视,圣旨便成了废纸一张!

  赵匡胤当年罢了当时的宰相,想拜赵普为相,结果没有宰相签字,赵普拒不上任,赵匡胤无语,只能求罢免的宰相再当一会,签完字再滚蛋。

  仁宗时期,宋仁宗想给他那些可怜的后宫嫔妃涨一涨工资,结果御批直接被退了回来,领俸禄时嫔妃委屈,宋仁宗也只能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来补贴,哄媳妇们开心。

  当皇帝还能这么憋屈?

  所以到了元代,封驳制便又形同虚设,到了老朱手里,那就更狠了,别说封驳制了,宰相都给你玩废了,相权没了,甚至连国法都形同虚设,国法之外,再搞出一套玩法出来……

  明朝若是能依法治国,平衡皇权,还有辫子什么事?

  听到李纲要封驳,李邦彦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