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2章 军事会议_金军围城,大宋皇帝女儿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靖康二年二月初二,亥时初刻。

  大宋一代名将,枢密院使种师道,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七岁。

  六贼之一的王黼,也因此多活了几日。

  赵福金觉得,不能让他与种师道同行,脏了老种相公的轮回路。

  赵福金当夜便亲往悼念,为老种相公加赠少保,谥曰忠宪。

  几日后,丧事办完,种家人扶棺出城,将灵柩运回种氏家族墓地,万年县神禾塬,也就是今日陕西西安长安县,魂归故里。

  临行前,种师道的弟弟种师中,将一份札子递给赵福金:“这是兄长弥留之际口述,臣手书的札子,泣血之言,望官家垂读。”

  种师道的札子,没有什么溜须拍马和矫情的言语,只是以一个戎马一生,又在生前登顶大宋军事最高权利层的身份和认知,为赵福金深度剖析了大宋整个军事体系的优缺,并提出了之后需要优化的方向。

  至于具体措施,种师道只字未提。

  这让赵福金很暖心,种师道大概是觉得,只要把这些问题摆在自己面前就够了,至于如何解决,他相信赵福金比他更会解决问题。

  本以为种师道的万字札子中,所述的问题应与后世的认知基本相同,比如重文轻武,比如冗兵,比如兵不知将,将不知名之类的,可是在种师道的札子里,这些非但不是问题,而且力劝赵福金依祖法为之,依祖法优之。

  赵福金捏着札子,双手背负,在御书房里来回踱步,仔细地琢磨着种师道的一字一句。

  “宋之军事诸事,绝非宋之独事,而是自周天子而始之顽疾……”

  开篇之词,就让赵福金倍感钦佩。

  没有孤立的看待问题,是看透问题的先决条件。

  毕竟宋朝不是突然诞生的,它的前面,是几千年历史的演变延续,很多问题,也是延续了几千年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人对症下药,似乎治好了一种病症,却又因此引发出了更大的病症。

  不治,死!

  治,还是死!

  历史的迷人之处,大致如此。

  除非开了完整的上帝视角,否则没人知道当时看来无比正确的政策,会不会成为百年之后不治之症的诱因。

  比如重文轻武。

  御书房内房门紧闭,就连内侍官和殿内侍卫都已经被打发走了。

  御书房内,只有赵福金、李纲、李邦彦、岳飞与韩世忠五人。

  听着李纲与李邦彦争论有宋一朝,开科取士,文取四百,武人只取五人到底合适不合适。

  听着岳飞与韩世争论,金军与宋军单兵作战能力的强弱,到底谁更胜一筹。

  听着两位文官与两位武将又开始扯俸禄待遇问题,尤其是韩世忠,委屈巴巴地说着自己虽已是兵部侍郎,说什么也算是大宋军官中的顶层人物,可到现在连个开封城的三进宅子都买不起。

  到了最后,竟然开始抱怨起现行的军事权利划分,导致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