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8章 进度飞快的新舟60_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开始的时候,常浩南其实很想说自己不知道,但他的关注点很快就被转移到了后半句话的关键词上面。

  “好吧,刘师兄,不过您刚才说首飞?”

  理论上讲,每架飞机在出厂后的第一次升空都可以算首飞,但常浩南知道对方应该不是这个意思。

  就在刘洪波准备张嘴解释的时候,一个身材瘦高的老人走到了他的身后。

  “洪波啊,这位是……”

  常浩南的工作证还挂在胸前,但那上面的字体并不明显。

  “易总工,这位就是常浩南,杜院士的学生。”

  在航空系统内部,易元和的名字并不如同宋闻聪、杨威、孙琮或者罗洋那么如雷贯耳,事实上常浩南在重生之前并未关注过新舟60的总师是谁,因此他花了大概半秒钟才从记忆中搜索出对方的名字。

  那是他完成机翼颤振分析的当天,杜义山说要去镐京找的两个人之一。

  不过在常浩南刚准备开口之前,刘洪波就回头介绍道:

  “这位是易元和易总工,新舟60项目的负责人。”

  说来有趣,尽管常浩南帮着整个项目组解决了一个最大的课题,尽管易元和把常浩南作为先进技术成果的第一完成人申报了上去,但二人此前其实并未见过。

  “易总工,您好。”

  “常浩南同志。”

  易元和上来握住了常浩南的手。

  他确实没有想到对方会这么年轻。

  因此沉默半晌之后才再次开口道:“虽然我们两个是第一次见面,但新舟60这个项目能够走到今天,你应该算是居功至伟。”

  上来这第一句话直接把常浩南整的有点不好意思了。

  “您谬赞了,只是做了一些微小的贡献。”

  他并不是个羞于承认自己功劳的人,新舟60能装上这个更先进的新型机翼确实是因为他的精确计算,以及给出了可以大大增加振颤速度的一套主动控制律。

  但相较于整个项目,他确实还谈不上居功至伟这四个字。

  给出控制率跟设计一套飞控系统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或许在八三工程,或者后面的什么工程上他能够当得起这种评价。

  看着面前这张年轻的面孔,易元和微微笑了笑:

  “年轻人没必要这么谦虚,你虽然并没有给这架飞机设计出什么,但伱精确的计算盘活了整个项目。”

  说着他回头看了看那架刚刚停稳没多长时间的飞机,在飞行员离开之后,一群工程师开始上去记录飞行数据。

  即便真正的首飞并无太多科目,但哪怕多一点飞行数据都是宝贵的。

  “呃?”

  “新舟60是全世界第一架使用融合式翼梢小翼的飞机,相比于传统的单片式翼梢小翼效果更好,设计难度也更大。”易元和的语气中带着些许自豪:

  “我们的工程师独立完成了这个设计,但如果不是你的话,那它必定无法被装在飞机上。”

  “所以,你们又新造了一架验证机?”

  “不,那架验证机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经换上新机翼试飞了。”易元和摇了摇头:“这是新舟60的01号原型机。”

  验证机和原型机,听上去似乎差不多,但担负的任务却截然不同。

  有些项目甚至还会细分为技术验证机、工程验证机和原型机。

  类比汽车工业的话,验证机相当于概念车,原型机相当于样车。

  “因为那架换装机翼之后的验证机,我们直接收到了北疆航空的一笔投资和8架飞机的订单,还有意大利阿古斯塔公司提交的合作意向。”

  “!!!”

  兄弟们,实在肝不动了,两章歇一天,明天再给新舵主加更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