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0章 无论生死,共饮此杯_地煞之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0章无论生死,共饮此杯

  (求订阅,求全订!)

  京城乃天下第一雄城,人口百万,极为繁华,又是大乾朝政治中心所在。

  此等优势,根本不是地方上的州府所能比拟的。

  是以入京之后,陈晋一直想做点什么,最好能留点什么。

  他首先想到的,是要扬名。

  这个名,可不是功名。

  会试功名,那属于主线发展,无需赘言。

  除此之外,还有才名。

  诗才文采,在江南等地,陈晋算是小有名声,但到了北方,则是另一回事。

  在士子文坛上,扬名绝非易事,可不仅仅说写出佳作就行了的,更重要的是看有没有人捧。

  没人捧的话,就算你写出花来,也成不了名士才子。

  陈晋懂得这个道理,想起李太白的故事,其之所以能够在长安扬名,也是多亏贺知章的赏识,不遗余力地替他造势,才能打开局面。

  否则的话,不知要煎熬多久才能出头。

  陈晋可不敢与诗仙相提并论,他走的就是文抄公路线,扬名的目的,却是为了积累文气神韵罢了。

  《立言篇》的文气神韵已颇具规模,但这个东西,怎会嫌多的?

  真要用起来时,再多都不够。

  陈晋也已敏锐地注意到,不管是那几篇词作,还是《三十三文集》,后续产生的文气神韵已经相当疲软,乏善可陈了。

  这意味着潜力耗尽,快到了顶点。

  很正常。

  再能生的母鸡,那鸡蛋也有下完的一天。

  况且在这方面,陈晋根本没有好好运营过。除了开始印出一批书放到市场上,后面都是放任自流,基本不管了。

  文章诗词的传播,完全靠自来水。

  这水流着流着,便容易干涸。

  毕竟都许久没有新作面世了。

  正常的文人,那可是时不时就有新作出来的,而且广结良朋,处处酬和题诗。

  当发现了这个问题,陈晋就想着,在京城期间,是否要做点动静出来。

  但并不容易,氛围太难,稍不注意,会祸出口出。

  是以崔七昭屡屡问“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全篇,陈晋都不敢答应。

  ……

  “书生,去不去?”

  吃晚饭的时候,顾乐游又吆喝道。

  “那就去吧。”

  “如果你不愿意,明天我再来问……咦?你说去?”

  顾乐游跳了起来。

  陈晋笑道:“我亦非不近人情,去看看也好。”

  “太好了!”

  顾乐游拍手赞道:“我先去换身衣裳。”

  很快,他穿戴一新地走出来,只是穿惯道袍,忽然换上长袍,乍然看着,有点不伦不类。

  主要是个人的面容和气质不甚符合,穿龙袍不像太子,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大胡子,伱去不去?”

  “不去。”

  马生申的回答简洁有力。

  于是陈晋就和顾乐游驾车出门:“道士,你可懂路?”

  “没去过,但大概知道方位,何况那等出名的地方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