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7章 诗一篇_地煞之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气神韵”等。

  “这会不会显得过于刻意追求,反而落了下乘?”

  念头之余,随之产生的便是一种自我怀疑。

  修行之道,常常讲“随缘”,所谓“缘起缘落”,而表现出云淡风轻的高人气质。

  “不对,人生之路,就该趁着年轻而奋勇精进,怎能安于现状,碌碌无为?”

  很快,陈晋脑海便恢复了清明,更加坚定了内心的意念。

  当遭遇疑难,碰到阻碍时候,人往往会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当中。

  这实则便是妄念,会乱了心神,从而做出种种轻率错误的决定,最后懊悔不及。

  陈晋刚才在厅上受到冲击影响,一会儿功夫,便萌生出一番胡思乱想来。

  由此可知,神魄层面的破绽漏洞总是在不经意间便形成出现了,着实叫人防不胜防。

  “公子,你怎地在此发呆?提交诗稿的时辰到了。”

  褚秀才跑出来叫道。

  文魁大会,等同于一次无主题征文比赛,比的就是作品。参加者,人人都能把自己的作品递交上去,给专门设立的评委审阅,写得好的,便能脱颖而出,最后排列名次,获取奖赏,更能一夜成名。

  这般流程司空见惯,与平常的诗会相差无几,只是规模更大,规格更高。

  据说最终的评审团体由七人组成,一个个都是名家高士,有擅于书法的,有精于丹青的,至于诗词歌赋那些,都是常规本事,无需赘言。

  一言以蔽之:权威有名望!

  那么多人参加此次盛会,作品数以百计,七人评审团不可能会看完所有,也看不过来,因此定下初审的规矩。

  规矩如下:

  以诗社为单位的,按照人员规模,选出一到三篇呈交上来。他们的作品,能够直接交到评审团面前,算是走了直通车;

  普通零散人员就没这样的便利了,写出的作品需交到分场上,被初审过后,觉得水平好的,才能再交上来。

  分场是指文庙区域的分区地点;江面上的,则按照各个春楼画舫来。

  一条画舫,就代表着一个分场。

  但很显然,不同的分场,水平参差不齐,这就给人有了钻空子的可能性,登上水平差点的画舫,出线的几率会高一点点。

  别小看这一点点,只要自己的作品能在最终评审团的专家手里出现,最差也能获得几句点评,那意义就不同了。

  “所以说,咱们登上秋月楼的画舫,来对了。”

  褚秀才喜滋滋地道。

  听得他这番滔滔不绝的介绍,陈晋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文人士子们对于名声的渴望和追求,真是削尖了脑袋都要往里钻的那种。

  名声确实是个好东西,有了它,也就有了利。

  在乾朝,出仕做官不仅仅科举考试,还有举荐一途。

  而举荐的基础,便是当事人的名望。

  若没名声,籍籍无名,就无人认识,谁知道你有几分本事?别人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