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2章 不同的部堂重臣与大方的皇帝_穿越明朝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让家人做皇商了,而不是在都察院待着,不受贿,不逐利,如今杨某只想在这淮安城让自己妻儿不再租房过日子而已,淮安屋价越来越高,刘公不是不知道!”

  “那也不能因此不顾我读书人的名节!”

  刘宗周怒叱起来。

  “刘公之妻家乃绍兴富族,在淮安早有居所,自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再说,受陛下的恩如何损名节,难道我杨廷麟是大清的臣子不是我大明的臣子!”

  杨廷麟反唇相讥起来。

  刘宗周一时无法反驳,只说道:“行,我没想到你杨佥都也竟看得起这五斗米!”

  刘宗周这时候看向其他御史:“你们也是这么想的吗?”

  御史们皆没说话。

  过了一会儿,一胖御史说道:“刘公,听说补充养廉银,一个七品御史的都有二百银元,足够我们二倍年俸了,不只能买五斗米。”

  “行!本官明白了。”

  刘宗周说完就进了自己的都御史堂屋,然后叹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三日后。

  政事堂石阶前的刘宗周看着一个个顶着黑眼圈、一脸亢奋的各部部堂高官们不由得再次叹了一口气。

  刘宗周没想到这些大臣们皆是读圣贤书的,结果会如此喜爱铜臭之物。

  当然。

  这只是刘宗周这种道德洁癖之人的想法。

  此时的大多数大明堂官也就是各部长官们皆是怀着自己部门上下官吏满心期望来政事堂的,都准备为自己部门多要点钱财。

  反正这次是倭寇赔款,自己部门怎么着也得在赔款分配中多占点比例才是。

  所以。

  关于赔款数目确定的廷议一开始,在场的大臣们就炒得鸡飞狗跳起来。

  反而平时最爱发表意见的刘宗周、黄道周、张慎言三人最沉默。

  当然,此时他们所负责部门下的下属官员们要是知道他们的堂官在廷议上这么佛系肯定急的跳脚,恨不得皇帝陛下马上换个靠谱的堂官来。

  ……

  “你们礼部修个福禄牌坊要这么多银元?不就几个石墩子,请几个雕工雕一下再刻几个字而已,也用得着报一百万银元?”

  户部尚书倪元璐一时犯了职业病,在礼部左侍郎李明睿汇报完礼部所需要增加的钱款后,就对礼部报的账单中几项花钱的事点评起来。

  李明睿直接回驳道:“又不是从你户部要钱,你废什么话,再说,你以为给为大明添丁进口福禄之妇立福禄牌坊就只是建个牌坊那么简单吗,周边景观要不要修整一下,牌坊附近的路面要不要夯实一下?”

  “那也没必要花这么多钱,一百万银元啊!”

  倪元璐说着就摇了摇头。

  朱由检见此用金锤敲了一下银罄,待倪元璐和李明睿安静下来后才道:“好啦!争这些做什么,倪元璐,你只管报你户部的账,礼部的事,你先别过问。”

  “是!”

  倪元璐回了一句。

  接着。

  朱由检又看向李明睿说道:“福禄牌坊虽然是修在民间,但到底是朝廷官府的脸面,周边景观修整的想法也不错,甚至可以直接扩建为百姓休闲去处,礼部这项预算改为一百五十万银元,到时候算进赔款额里面去。”

  “陛下圣明!”

  礼部的李明睿等堂官忙回了一句。

  朱由检也乐得大方,反正不是他掏钱,是倭国掏钱。

  而没多久。

  倪元璐又对工部的事发表起意见来:“你们工部修河堤要花二百六十万银元?这是要修成金堤吗,别以为我倪某没搞过工程,你们所提的那段河堤最多两百万!”

  “不是,倪阁老,您又不分管工部,我们又不是向你伸手要钱,你又说这些做什么,这多出来的是预备在河边建蓄水库的!不然河堤溃了,如何缓冲蔓延出来的河水。”

  宋应星回怼了倪元璐一句。

  “修河堤不就是不让黄河溃堤吗,你修了河堤还建蓄水库作甚!”

  倪元璐回驳了一句。

  “够了!倪元璐,你少说两句,工部修河堤的钱直接统计为三百万银元!”

  朱由检有些不耐烦地说了一句。

  “陛下圣明!”

  宋应星忙回了一句,然后不满地看了倪元璐一眼。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