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一十六章问题所在_大明公务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的。

  社学在明初大规模推广,而在明中期就不见了。这也与明代自耕农的消亡想关联。也证明了姚广孝的选择点,不能说错。

  而自耕农们靠什么赚钱,靠什么让子女读书,自然是织布了。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纺织业对小农经济的冲击是很直观的。

  这才短短一年的时间。

  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社学倒毙。

  毕竟这些社学本质上,就是家长本合伙请一个先生交书。这个年头的教育并不需要那么多的重资产。只要一个房间,一个老师就行了。

  而中国人从来是最注重子女教育的。不管是什么时代的父母都是一样的。

  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让子女不读书的。

  更不要说,何夕带来也给这个时代一个改变,特别是工业化,带来很多识字的需求。如果说之前读书只有科举的话,其他方向的就业前景不大好。但是而今已经不一样了。

  可以说这是一个窗口期。只有读书识字,在这个时代,都有很好的前程,过了这一段时间,就不好说了。

  即便作为投资,读书也是回报率最高的。

  百姓最狡猾,也是最愚昧的。这种情况下,更激发了很多人读书识字的渴望。北京方面甚至有很多自发形成的私淑。

  而今最富饶的江南地区,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这是代表着什么?

  李景隆或许不知道。但是姚广孝却是很明白的。那就是他预料到工业对小农经济的冲击已经来了。在没有织布这一项家庭的额外收入之后,很多百姓的孩子都不能读书了。

  这还是仅仅是一个开始。现在可以不读书,节省开支的。但是将来怎么办?百姓生活很苦的,一点点收入的波动他都承受不起的。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