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41章 战略逆转_逍遥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叹了口气说:“此事只怕有得磨了。不过,所幸李相公连战连捷,又拿下了榆关,随时随地都可以提兵进逼幽州。”

  李中易微微一笑,杨炯虽然不通军事,倒也不是纯粹的军事盲,猜出他执意要驻守榆关的目的,并不算稀奇。

  打仗除了打的是钱粮之外,更打的是战略和战术,其中尤以战略最为要紧。

  李中易锁死了榆关之后,也就在无形之中,掐断了契丹国对东北地区的有效控制力。

  不仅如此,也使东北地区的草原各部,失去了最近的南下通路,让契丹国首尾不能兼顾,不得不说是一记狠招。

  更重要的是,以李家军目前彻底完成了骡马化的现状,西出榆关进击幽州,不过区区四天的时间而已。

  唐代以前,草原各部往往是在遭遇到了天灾之后,生存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这才倾巢南下,抢劫汉人的人口和物资以便顺利渡过灾荒。

  契丹国立国之后,由于得了燕云十六州,仅仅地里的出产,就足够养活整个契丹族,南下抢劫的动力相比此前,倒是弱了许多。

  异常可怕的是,榆关掌握在了李中易之手,幽州以东至榆关以西的大片肥沃良田,已经不太可能进行正常的种植生产活动,除非契丹国派出足够多的兵力,囤于榆关之下。

  问题是,这个足够多很可能是个无底洞,因为,大周随时随地可以从海上增援榆关,或是沿着白沟西逼幽州。

  正因为李中易捏住榆关这个咽喉要地,可谓是打到了契丹国的命门上,所以,契丹人为了毫无阻碍的继续南下抢劫,也必定会倾巢来攻。

  问题是,南方的汉人原本就擅长于筑城和守城,契丹人扬短避长,究竟要拿出多少万条人命来填这个无底洞呢,这的确是令人无比头疼的要命问题。

  也许是杨炯的这个马屁拍得颇有些诚意,李中易心里多少有些得意,原本契丹国拥有马上优势,因着榆关这个大的存在,其战略性优势倒被抵消掉了很大的一部分。

  以大周的国力,要想在榆关和契丹国打长期消耗战,即使傻子也知道,契丹国几乎没有任何胜算。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大周因为李中易征服了西北的党项一族,已经没了连线作战的战略劣势。

  反而是契丹国,从此再也难以轻易南下,否则的话,契丹兵马刚出幽州,李家军这边就就出关西进,两线作战的战略困境一目了然矣。

  “博约,这谈判事宜急不得,且得磨一段时日了!”李中易说的言之在理,杨炯即使再想马上接回魏王父子,也只能无奈的接受现实。

  送走了杨炯之后,李中易回到后院的书房,亲笔写了封信,命心腹家将连夜趁船东去高丽国,务必把书信交到一直驻扎在高丽的厢军水师都指挥使周道中的手上。

  周道中是前宰相杨凝式妻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