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64章 范质的奏章_逍遥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呢?”杨氏不肯死心,又想了一招缓兵之计。

  范质叹道:“刘金山虽然接收了我的门人,可是,拿来交换的却是杨炯的性命。我与刘金山素无交情,如今又手无半分权柄,拿什么去换?”

  说白了,朝堂之上的所谓帮忙,都是需要拿利益去交换的。

  范质已经下台很久了,又肯定没有起复的机会,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人家刘金山凭什么站出来帮着说话?

  路都走绝了!

  杨氏只得含着热泪,眼睁睁的看着范质把奏章装入匣子里,交到了大管家的手上。

  “夫人,放心吧,今上是个胸怀大志的君主,必不会因为我的忠言,而罪及家小。”范质下台之后,每天都在琢磨李中易,时间一长,倒被他找到了一定的规律。

  李中易的绰号,其实颇有一些,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铜臭子”和“天高三尺”了。

  “铜臭子”,这是儒门信徒们,鄙视李中易推行重商主义,而起的绰号。

  至于,“天高三尺”,其实是在讥讽李中易喜欢抄家,并挖地三尺的恶习。

  据范质的暗中观察,李中易登基之后,最突出的异端政策,必须是限田令。

  也就是,在一户人家之中,顶多只能有五百亩地。一旦超过了这个数字,又没分家,那么多余的田地,将缴纳最高达到八成的田税。

  以范质的见识,他自然知道,历朝历代的农民造反,都打着均田或免粮的旗号。

  而且,王朝建立之初,因为人丁稀少,也执行过分田到户的政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丁的日益增加,土地的兼并也跟着愈演愈烈。到最后,饿极了的农民,在野心家们的煽动下,揭竿而起,上演了一幕幕改朝换代的悲歌。

  只是,至今为止,范质遍观历史,他发觉,只有本朝才真正的执行了均田的政策。

  其中的核心要点是:禁止自耕农卖地。若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手头紧的农民们,可以从李记钱庄低息借贷,这就从根本上抑制了权贵们兼并土地的各种途径。

  正因为,李中易断了大地主发横财的根源,所以,各地乡绅们煽动的造反,此起彼伏,一直不绝。

  然而,范质却看得很清楚,李中易敢于掐断大地主们兼并的途径,前提是转职军官驻扎到亭,甚至是到村。

  李中易在打破了皇权不下县的禁忌之后,对于农村的控制力度,史无前例的严密。

  所谓旁观者清,范质下台之后,脑子冷静了许多,反而看得异常之清楚。

  远的且不去说它了,杨炯参与谋逆,李中易也没把他怎么着,甚至都没赶出京城。

  正因为如此,让范质看清楚了,李中易心胸开阔的本质。

  所以,范质已经料定,哪怕他上奏章,替柴守礼开脱说话,并不会惹怒了李中易。

  只是,范质的夫人杨氏,毕竟是女流之辈,看问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