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16章 一手刀剑,一手儒经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竟永不加赋的口号喊出来,还是深得百姓爱护的。

  每亩田赋减少,百姓负担也确实是减轻。

  再说了,朝廷大头税收还是在工商、海关常关、专卖等这几方面,这才是大头。

  一个田赋的永不加赋,其实一年也没少收多少,但却获得了大唐无数农民百姓的称赞,这也是非常值得的。

  一年一亿的税赋收入,相当的惊人。

  能够保持这个财收,除了工商兴盛之外,最大的原因还是在改革之初,朝廷就定下了官绅贵族一体纳税的这个制度。

  在大唐,虽然贵族成千上万,官吏数量如今更是庞大,士人阶层也是相当的惊人,可他们都没有如明朝一样获得什么免税免役特权。

  大唐的役都折钱,大唐的税都明摆在那,不可能免税的。

  连张超这个大唐第一贵族,都是纳税先进户,从没有偷税漏税。灞上张家家大业大,那么多的产业,每年向朝廷纳的税,也是相当的巨大,但却没少过。

  对张超来说,其实张家经营产业,已经占了许多优势,许多产业甚至都是垄断性的经营,利润很高,没必要却逃那点税,他只是会让自家的账房合理的避税而已。

  避税是可以的,但偷逃不行。

  想想大明朝,中明以后,海贸兴起,工商大兴,资本萌芽。可是朝廷却穷的叮铛响,为何,就是有太多特权阶层的偷税逃税了。

  最有钱的那些人都不交税,每年朝廷的巨大开支都压在最没穷的那些穷老百姓身上,还动不动加征加派,地方上也各种摊派火耗,结果就是活不下去的百姓农民起义,葬送大明了。

  大唐给勋戚贵族们分封,给他们领地一半的税赋收入,可以说也是让贵族们愿意纳税的一个交换了。

  不过一年一个亿的收入虽多,可朝廷的开支也大。

  贞观十四年的累积,从过去的国库空空,到如今国库里存钱折铜一亿贯。

  李世民留下的底子还是很厚的。

  只是当初被张超坑了一次,朝廷空有各种金砖银锭铜锭,各种绢布粮食,却一时不能变现兑付百姓的纸钞,加之应对失措,最后若出了金融危机。

  而南军入京后,李记各地钱庄秘密藏起来的那些钱就都拿了出来,加上朝廷各地的钱,迅速的平息了这场金融动荡。

  如今朝廷货币改革,一改过去全面流通纸钞的办法,而是钞币兼行。一面是把如今四大商业银行的印钞权加大兼管,虽然还能印钞,可纸钞发行准备金却提高了,贷款准备金同样提高许多。

  另一方面,朝廷不停的铸造新的金银铜元宝,又回收旧钱,让各地的民众对市场的信心不断加强。

  张超主持的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