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01章 广积粮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陇右河套等地,可以多推广一下油菜,我们可以跟当地的百姓先签定购合同,定好收购价,先预定好。也可以先付一点定金,这样我们的菜籽量就能保证了。关中和河北等地,要多种点大豆。”

  这些年,百姓们的生活变好了不少,油盐酱醋糖等这些也变的需求量大增。李家做的油产业,如今也有不少竞争者,对手规模小,但数量多,为了争夺菜籽等原料,李家也只能用定购这种方式了。

  “三郎,今年家里的粮食不卖吗?”一位管事问。

  “不卖!”

  李家算是大地主,拥有大量的边疆封地同时,在中原也有许多的田产。每年李家产出的粮食数量很大,以往,都是卖了。

  李家自己也是大粮商,但并不怎么囤积粮食。

  不过李超今年不打算再卖掉粮食。

  “我们自己建粮仓,粮食储藏起来。”

  “三郎,这两年粮食价格很平稳,根本上不去。眼下这个粮价,还是靠朝廷不停的收购粮食,才把价格稳住了。囤积粮食没有必要吧?”一名管事问。

  连续几年丰收,加上朝廷拓殖的大量土地,朝廷的耕地数量是连年大增,加上新的农耕技术、水利技术,还有牲畜的数量提高,新式农具、优育的种子等等,让如今大唐不但耕地面积大增,粮食亩产和总产量也是节节上升。

  粮食大丰收,对种地的百姓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这意味着粮食处于买方市场,供大于需,粮食必然大降价。

  好在朝廷有储粮计划,粮食有一个保护价。一旦市场上粮价跌到这根线,朝廷就会以保护价大量收购粮食,然后存储在一个个粮仓之中。

  如今朝廷在东西两大运河以及长江、黄河、淮河以及沿海等这些重要的交通线上,建立了大大小小无数的粮仓,而如汉京、长安、太原、江陵、广州、登州、杭州、交州这些超过十万以上人口的大城,更是从没有停止过粮食的囤积。

  这些都是官方行为,为的就是手里有粮心中不荒。就算遇大灾,朝廷也能有粮可拔,并且能保护第一时间在最近的地方有粮可调。

  同时,在朝廷的主导下,地方上的社仓和义仓,每年也在增加储粮。

  按朝廷的要求,是希望各地的粮仓存粮达到一个可观数字。

  什么样的可观数字?

  官方存粮需够九年之用。

  这也算是如今朝廷粮仓里粮食保存的最长时间了,要保存的更久,只能挖地下粮窖储藏。

  反正朝廷有钱,有钱不用留着干吗?

  把那些国库里收上来的税赋纸钞,换成一仓仓的粮食,当然值得。

  现在做粮食生意,确实没有什么利润可图,再大的粮商,也大不过朝廷。朝廷现在才是最大的粮商,他们手里有的是钱钞。

  粮仓遍地,不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