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二章:热泪盈眶(1)_江山志远:杨志远飙升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些奢侈,希望渺茫,不抱多大希望。

  一般情况下,这种来信根本就到不了市委书记的案头,在秘书处就会被丢入垃圾之中,但这种情况在杨志远这里不会出现,邵武平只负责信件是否安全,只要是真正的群众来信,没有图谋不轨,都得转到杨志远的桌案上,重不重要,杨志远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别人一笑视之的信件,杨志远可能会重点对待,这封信就是这样,昨天,杨志远读完信,静静地坐在办公室好半天没有说话,这封信看似无足轻重,但杨志远却从这封信来感到一种发乎于心的感动和力量。杨志远觉得自己有必要做些什么,思虑一宿,于是部长和记者坐到了办公室里。

  部长一听杨志远让自己把会通两大媒体的首席记者找来,竟然是为了寻找一个逝世六十余年的女兵的资料,确认女兵是不是会通人氏,一时诧异万分:“杨书记,就这事?”

  杨志远说:“这看似是一件小事,其实在我看来,这事不小,宣传部门的工作,除了掌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还有必要从小事中去发现人性的真善美,去唤醒人们心中的良知和感动。大家先看信。”

  来信还原了一个尘封了六十余年的故事:198年春天,一位来自本省会通的18岁女学生,毅然投入抗日洪流,随部队参加了台儿庄战役。战斗中,这位无名女兵不幸中弹负伤。她自知将不久于人世,遂将一本日记、一张照片和两块银元交给房东大嫂,托她寄给自己的父母。但女兵牺牲后,日寇随即占领徐州,房东大嫂逃难回来,发现女兵的地址已经遗失,遗物已无处投递。几十年来,这一遗憾成了房东大嫂的一块心病,她惟一能够表达愧疚的方式就是在每年到女兵的坟头烧一把纸。大嫂去世前将女兵的遗物交给自己孙子陈先生,这次给杨志远写信的就是房东大嫂的孙子陈先生。

  陈先生在信中说:尊敬的书记同志,我小时候,就经常听奶奶提起女兵的故事,没能将女兵的遗物交给她的亲人让我奶奶遗憾终身,愧疚不已。奶奶生前依稀记得寄信地址为会通,这些年来,我给会通的有关部门写过不少的信,但都收效甚微,毕竟此事有如大海捞针,难度不小。这次之所以冒昧地给书记写信,是因为家乡正在搞开发,用不了多久,这里将会被夷为平地,此事迫在眉睫,我希望书记同志能帮帮忙,找到女兵的亲属,将女兵的遗骸迎回家,让女兵魂归故里,也好了却奶奶的遗愿。

  陈先生随信附有翻拍的女兵照片。

  黑白的照片,半身照,刘海,圆脸,一双大大的眼睛,明亮如星,透过历史的封尘,静静地注视在座的诸人。

  大家的心情如杨志远昨天刚读来信的心情一样,有着无法抑制的心碎和感动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