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七章 考成法_回到明朝做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么吏治必然大有起色。

  至于张居正最得意的一条鞭法,朱由校根本就不看好。

  一条鞭法绕过了问题的本质,也就是官绅一体纳粮,查清了天下的土地又怎么样?过几年还不是一样?

  而且一条鞭法加重了自耕农的负担,因为税收是收银子,粮食总不能自己变成钱。士绅和地方官府勾结,在纳税的时节打压粮价,让粮食变得不值钱,百姓要想用银子交税,那就只能低价卖粮。

  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士绅和官员就抬高粮价,让百姓买不起粮食,只能卖地,卖身。

  可以说一条鞭法是一条妥协的法律。正是因为它的妥协,使得大明的百姓负担加重了不少,使它从一条为民之法变成了害民之法。

  如果大明的新政不被废除,万历时期就遍地烽火了,活不下去的百姓就直接起义造反了,一条鞭法只是饮鸩止渴。

  至于解决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后世的清代雍正皇帝已经给出来了。

  清代承袭明的制度,康熙末年,基本上又重现了明代的旧观。税收不上来,各地土地兼并严重。

  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皇帝直接一步到位,摊丁入亩。

  没有免税,你当地主没关系,你家有几万亩地也没关系,你有多少地,你交多少税;没地的,不用交税。

  当然了,这也有弊端,因为地主会长租子,压力在佃户的身上,他们过得更加苦不堪言。

  解决的办法也有,发展工商业,让百姓从土地上解绑。

  去务工,去经商,去当兵,去殖民,反正就是不当佃户,百姓有了其他的活路,自然就不当佃户了。

  朱由校就想要这么干,不过这一切都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吏治。可就现在这个吏治,什么政策都没用。

  所以朱由校直接就上了考成法,正好邹元标撞上来了,那就他吧!

  邹元标听了朱由校的话就是一愣,考成法?

  一瞬间邹元标就在心里面否认这个想法。

  怎么能用考成法呢?

  “陛下,考成法过于严格,将所有的事情都做规定,这是对臣子的不信任啊!”邹元标直接就反驳道:“陛下的臣子都是读圣贤书之人,君子之行,在于正己,为君之道,在于仁恕。对臣子要信任,切不可如考成法一般,那样会使得臣子与君王离心离德啊!”

  朱由校看着邹元标,心里面有数了。

  这就是一个理学的卫道士,治理天下靠的不是律法,而是君子之道,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

  虽然不知道邹元标是故意这么说的,还是他真的是这么想的,不过这都不重要的了,这就是他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主张。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由校明白,这个人没法用。

  即便他有气节,有骨气,甚至面对鞑子敢于自杀以全臣节,但是依旧没办法用。若真的听了邹元标的,估计大明灭亡的更快。

  听着邹元标在那里说帝王垂范,朱由校摇了摇头。

  居然相信只要君王带头做了,下面就会上行下效。简直就是在开玩笑,自己把皇庄纳税,这些人也会跟着?

  根本就不可能,什么帝王垂范,那就是你们弄出来让皇帝听话的。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