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57章 谁傍谁大腿_超级农业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巨头了,多年来这家世界水务巨头的在华业务已经发生过多次安全事故,事实上,威立雅早年在全国布局下的水务项目,现在几乎都没有盈利——一方面这有水价改革不到位的原因;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污水净化成本居高不下导致的?

  当嘉谷的生物净化体系在效率上赶上传统污水处理技术体系后,其成本优势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了——按照嘉谷给出的数据,其基建投资、运转费用和能耗均为传统处理方法的1/3~1/5,有些方案还有极佳的生物经济效益。

  你要说技术有多先进有多创新什么的,深谙国内宣传套路的水务巨头可能还会不以为然;但你要说成本大为降低了,绝对没有人会不动声色。

  这一刻,他们深刻地感受到嘉谷对手那种“技术比你先进、产品比你优质、特么成本还比你低”的心塞。

  好在,看嘉谷的安排,他们有机会让其他对手感受同样的心塞——废话,嘉谷这么大方开放参观,如果不是希望寻找合作对象,图啥啊。

  北控水务等水务巨头的技术专家还是继续做验证,但负责人已经纷纷找上了齐政。

  事实上,齐政也正在等着他们。

  十二五时期,环保意识逐渐苏醒,国家开始对市政废水、工业废水采取环保专项水环境整治行动;水务市场蓬勃发展,市场规模达到万亿之巨。但出乎意料的是,这非但没有使外资水务企业的神话延续,相反,外资企业市场份额不断缩小。

  这是因为,环保产业错综复杂,并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还是社会、政治问题。

  所有市政工程都有一个特性——政府驱动。在水务市场,别说是嘉谷这一帮草台班子仓促上阵了,北控水务这样的水务巨头,面对大型水务工程,也得兢兢战战。

  在这个大市场里,嘉谷是需要领路人的,尤其是在国企“涉水”渐成大潮的态势下。

  所以,面对几乎是同时来到身边的国内水务企业代表,齐政很是干脆:“在鄂省的大型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中,嘉谷愿意合作竞标。我的底线是,嘉谷提供全套的生物净化修复服务,不再出资,但要获得项目25%的股份……”

  鄂省的大型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采用EPC总承包模式,即含设计、采购、施工等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嘉谷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做总承包建设。

  齐政的本意,是借合作者的市政公关资源,锻炼队伍,也让嘉谷熟悉一下大型环保市政工程的运营流程。

  坦白说,齐政这一条件,实属有点渣——自己不出资,但股份比例只可以增加,不可以减少,谁的条件更好,就跟谁合作。

  但他渣得明明白白的,我就认为高效低价的生物净化技术体系值这个价,而且我也不追求主导地位,如果无法接受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