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章 指婚_我的公公叫康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母觉罗氏(已革宗室霸尔巴女),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十三生,娴静端庄、温婉柔顺、矜持得体、待下宽仁”,不用说,后边这一连串的褒赞,就是董鄂氏“留宫住宿”半月,内务府嬷嬷给出的点评。

  性子与赵昌的描述截然不同,康熙却并不觉得意外。

  有其父必有其女,这样聪慧伶俐的丫头才是齐锡的闺女,之前宫里见的跟木头桩子似的,低眉顺眼的,让人记不住。

  父母吃斋拜佛求来的孩子,怎么娇宠都是应该的,难得没有惯坏,凡事都守着规矩律法。

  “生辰好,当是个有福气的孩子!”

  康熙放下名册,望向赵昌,面上带了郑重:“董鄂氏真不晓得九阿哥身份?”

  赵昌将自己知晓的想了一遍,摇头道:“当是不知……桂丹之母出身内务府高丽左领金氏,九爷对外自称‘金二爷’,冒的应是金家身份……”

  康熙神色稍缓,看着册子,陷入沉思。

  都统府,舒舒已经简单梳洗,换了家常衣裳,在书房做了记录。

  又长了见识,参与了一桩民事诉讼桉,律法确实能保全财产,至于人情与权势会不会干涉律法?

  或许地方上好徇私,在京城天子脚下,御史盯着,到底清明许多。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自从三年前记忆觉醒,舒舒就常记录些生活随笔。

  实在是后世所知的历史,与真正的历史略有偏差。

  不说别的,就说眼下这旗人女子装扮,压根就不是后世影视剧里展示的“两把头”与“大拉翅”,而是一种编发盘头,已婚盘单髻,未婚盘双髻,也不是满头金银,只有出去见客的时才点缀一二。

  不过随着天下太平,康熙推崇儒学,八旗也开始汉化,年轻一辈装扮开始偏向奢华,饰品比老一辈丰富。

  齐锡与觉罗氏都是疼姑娘的,自然不肯少了舒舒的。

  从舒舒留头之前,首饰就预备了好几匣子,从她十岁开始留头后也逐年在增加。还有两匣子的宫花,绒花、绢花、纱花都是时兴什么就备什么。舒舒不习惯这些,在家从来不用,只出门时戴上一两件不显失礼。

  午饭过后,舒舒如常小憩。

  等她醒来,小椿从前院回来,带了管事拿回来的结桉文书。

  舒舒看着上面写的赔偿,只觉得神清气爽,离茶园似乎更近一步,正想去跟额涅分享战绩,就有正房的丫鬟过来传话,觉罗氏传召。

  等到舒舒赶到正房,见到觉罗氏,听了几句,却是如遭雷击:“什么,指给九阿哥为嫡福晋?!”

  九阿哥福晋不是“都统董鄂七十之女”?

  自己的阿玛叫齐锡,不是七十!

  请收藏:https://m.qug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